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技巧与典型例题

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解题技巧与典型例题

苏州易优悦读小学数学教研组


微信图片_20250718132132.png

   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经典的应用题,核心是通过已知的头数和脚数,求出鸡和兔的数量。解题思路主要有假设法、方程法、列表法等。
  1. 基础例题: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,共有头 10 个,脚 28 只,鸡和兔各有多少只?
  • 解题方法一(假设法):假设笼子里全是鸡,那么脚的总数为 10×2 = 20 只,比实际的 28 只少了 28 - 20 = 8 只。每把一只兔当成鸡,脚就少算了 4 - 2 = 2 只,所以兔的数量为 8÷2 = 4 只,鸡的数量为 10 - 4 = 6 只。
  • 解题方法二(方程法):设兔有 x 只,则鸡有 (10 - x) 只。根据脚的总数可列方程 4x + 2×(10 - x) = 28,化简得 4x + 20 - 2x = 28,2x = 8,解得 x = 4,即兔有 4 只,鸡有 10 - 4 = 6 只。
  1. 进阶例题:一个养殖园里,鸡和兔共有 30 只,鸡的脚比兔的脚多 6 只,鸡和兔各有多少只?
  • 解题思路(假设法):假设 30 只全是鸡,那么鸡脚有 30×2 = 60 只,兔脚有 0 只,鸡脚比兔脚多 60 只,比实际多了 60 - 6 = 54 只。每把一只鸡换成一只兔,鸡脚减少 2 只,兔脚增加 4 只,鸡脚与兔脚的差就减少 2 + 4 = 6 只。所以需要换的次数为 54÷6 = 9 次,即兔有 9 只,鸡有 30 - 9 = 21 只。
  • 验证:鸡脚有 21×2 = 42 只,兔脚有 9×4 = 36 只,鸡脚比兔脚多 42 - 36 = 6 只,符合题意。
  1. 中等难度例题:在一个停车场上,停了汽车和摩托车一共 32 辆,其中汽车有 4 个轮子,摩托车有 3 个轮子,这些车一共有 108 个轮子,汽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?
  • 解题方法一(假设法):假设全是汽车,那么轮子总数为 32×4 = 128 个,比实际多了 128 - 108 = 20 个。每把一辆摩托车当成汽车,轮子就多算了 4 - 3 = 1 个,所以摩托车的数量为 20÷1 = 20 辆,汽车的数量为 32 - 20 = 12 辆。
  • 解题方法二(方程法):设汽车有 x 辆,则摩托车有 (32 - x) 辆。可列方程 4x + 3×(32 - x) = 108,化简得 4x + 96 - 3x = 108,x + 96 = 108,解得 x = 12,即汽车有 12 辆,摩托车有 32 - 12 = 20 辆。
  1. 较难例题:学校购买了 50 张电影票,有两种票价,一种是 15 元的,另一种是 20 元的,总共花费了 880 元,两种票价的电影票各买了多少张?
  • 解题方法一(假设法):假设买的全是 20 元的票,那么总花费为 50×20 = 1000 元,比实际多了 1000 - 880 = 120 元。每张 20 元的票比 15 元的票多 5 元,所以 15 元的票有 120÷5 = 24 张,20 元的票有 50 - 24 = 26 张。
  • 解题方法二(方程法):设 20 元的票买了 x 张,则 15 元的票买了 (50 - x) 张。可列方程 20x + 15×(50 - x) = 880,化简得 20x + 750 - 15x = 880,5x = 130,解得 x = 26,即 20 元的票有 26 张,15 元的票有 50 - 26 = 24 张。
  1. 高难度例题:蜘蛛有 8 条腿,蜻蜓有 6 条腿和 2 对翅膀,蝉有 6 条腿和 1 对翅膀。现在这三种小虫共 18 只,有 118 条腿和 20 对翅膀,每种小虫各有多少只?
  • 解题步骤
  • 先区分腿的数量,蜘蛛 8 条腿,蜻蜓和蝉都是 6 条腿。假设 18 只全是 6 条腿的小虫,则腿的总数为 18×6 = 108 条,比实际少了 118 - 108 = 10 条。每把一只蜘蛛当成 6 条腿的小虫,腿就少算了 8 - 6 = 2 条,所以蜘蛛的数量为 10÷2 = 5 只,那么蜻蜓和蝉一共有 18 - 5 = 13 只。
  • 再看翅膀,设蜻蜓有 x 只,则蝉有 (13 - x) 只。可列方程 2x + (13 - x)×1 = 20,化简得 2x + 13 - x = 20,x + 13 = 20,解得 x = 7,即蜻蜓有 7 只,蝉有 13 - 7 = 6 只。
  • 验证:蜘蛛 5 只,腿有 5×8 = 40 条;蜻蜓 7 只,腿有 7×6 = 42 条,翅膀有 7×2 = 14 对;蝉 6 只,腿有 6×6 = 36 条,翅膀有 6×1 = 6 对。总腿数 40 + 42 + 36 = 118 条,总翅膀数 14 + 6 = 20 对,符合题意。


附5个难度较高的例题:


  1. 高难度例题 1:某运输队为商店运输暖瓶 500 箱,每箱 6 个暖瓶。已知每 10 个暖瓶的运费为 5 元,损坏一个暖瓶不仅不给运费,还要赔偿成本 11.5 元(这部分运费也得不到)。结果运输队共得到 1404 元。问共损坏了多少个暖瓶?
  • 解题方法一(假设法):一共有暖瓶 500×6=3000 个。假设全部没有损坏,每个暖瓶的运费是 5÷10=0.5 元,那么总运费应为 3000×0.5=1500 元。实际得到 1404 元,少了 1500-1404=96 元。损坏一个暖瓶,不仅少得 0.5 元运费,还要赔偿 11.5 元,所以损坏一个暖瓶少得 0.5+11.5=12 元。因此,损坏的暖瓶数为 96÷12=8 个。
  • 解题方法二(方程法):设损坏了 x 个暖瓶,则没损坏的有 (3000-x) 个。根据题意可列方程:0.5×(3000-x)-11.5x=1404,化简得 1500-0.5x-11.5x=1404,1500-12x=1404,12x=96,解得 x=8,即损坏了 8 个暖瓶。
  1. 高难度例题 2:一份稿件,甲单独打字需 6 小时完成,乙单独打字需 10 小时完成,现在甲单独打若干小时后,因有事由乙接着打完,共用了 7 小时。甲打字用了多少小时?
  • 解题方法一(假设法):把这份稿件的工作量看作单位 “1”,甲每小时完成 1/6,乙每小时完成 1/10。假设 7 小时全是乙打,那么乙完成的工作量是 7×(1/10)=7/10,比总工作量少了 1-7/10=3/10。甲每小时比乙多完成 1/6-1/10=1/15,所以甲打字的时间为 (3/10)÷(1/15)=4.5 小时。
  • 解题方法二(方程法):设甲打字用了 x 小时,则乙打字用了 (7-x) 小时。可列方程:(1/6) x+(1/10)×(7-x)=1,化简得 (5x+21-3x)/30=1,2x+21=30,2x=9,解得 x=4.5,即甲打字用了 4.5 小时。
  1. 高难度例题 3:学校买来 3 元、4 元、5 元的电影票共 200 张,用去 780 元,其中 4 元和 5 元的张数相等,每种票各买了多少张?
  • 解题方法一(假设法):因为 4 元和 5 元的张数相等,所以把 1 张 4 元和 1 张 5 元看成一组,这一组的总钱数是 4+5=9 元,平均每张 4.5 元。假设 200 张全是 3 元的,总钱数是 200×3=600 元,比实际少了 780-600=180 元。每张 4.5 元的票比 3 元的多 4.5-3=1.5 元,所以 4 元和 5 元的总张数是 180÷1.5=120 张,那么 4 元和 5 元各有 120÷2=60 张,3 元的有 200-120=80 张。
  • 解题方法二(方程法):设 4 元和 5 元的各有 x 张,则 3 元的有 (200-2x) 张。可列方程:3×(200-2x)+4x+5x=780,化简得 600-6x+9x=780,3x=180,解得 x=60。所以 4 元和 5 元各有 60 张,3 元的有 200-2×60=80 张。
  1. 高难度例题 4:蜘蛛有 8 条腿,蝴蝶有 6 条腿和 2 对翅膀,蝉有 6 条腿和 1 对翅膀。现有这三种动物共 21 只,共 140 条腿和 23 对翅膀。问蜘蛛、蝴蝶、蝉各有多少只?
  • 解题方法一(假设法):先看腿,假设 21 只全是 6 条腿的动物(蝴蝶和蝉),则腿有 21×6=126 条,比实际少 140-126=14 条。每只蜘蛛比 6 条腿的动物多 8-6=2 条腿,所以蜘蛛有 14÷2=7 只,蝴蝶和蝉共有 21-7=14 只。再看翅膀,假设 14 只全是蝉,则翅膀有 14×1=14 对,比实际少 23-14=9 对。每只蝴蝶比蝉多 2-1=1 对翅膀,所以蝴蝶有 9÷1=9 只,蝉有 14-9=5 只。
  • 解题方法二(方程法):设蜘蛛有 x 只,蝴蝶有 y 只,则蝉有 (21-x-y) 只。根据腿和翅膀的数量可列方程组:8x+6y+6×(21-x-y)=140,2y+1×(21-x-y)=23。化简第一个方程:8x+6y+126-6x-6y=140,2x=14,x=7。把 x=7 代入第二个方程:2y+21-7-y=23,y+14=23,y=9。所以蝉有 21-7-9=5 只,即蜘蛛 7 只,蝴蝶 9 只,蝉 5 只。
  1. 高难度例题 5:某工厂生产甲、乙两种零件,生产 5 个甲零件和 4 个乙零件共需 30 分钟;生产 4 个甲零件和 5 个乙零件共需 33 分钟。问生产 1 个甲零件和 1 个乙零件各需多少分钟?
  • 解题方法一(假设法):把两种生产情况相加,生产 9 个甲零件和 9 个乙零件共需 30+33=63 分钟,那么生产 1 个甲零件和 1 个乙零件共需 63÷9=7 分钟。假设生产 5 个甲零件和 5 个乙零件需 5×7=35 分钟,比生产 5 个甲零件和 4 个乙零件多 35-30=5 分钟,这就是生产 1 个乙零件比生产 1 个甲零件多的时间。设生产 1 个甲零件需 t 分钟,则生产 1 个乙零件需 (t+5) 分钟,又因为 t+(t+5)=7,解得 t=1,所以生产 1 个甲零件需 1 分钟,生产 1 个乙零件需 6 分钟。
  • 解题方法二(方程法):设生产 1 个甲零件需 x 分钟,生产 1 个乙零件需 y 分钟。可列方程组:5x+4y=30,4x+5y=33。将第一个方程乘以 4 得 20x+16y=120,第二个方程乘以 5 得 20x+25y=165,用第二个新方程减去第一个新方程:9y=45,y=5。把 y=5 代入第一个方程:5x+4×5=30,5x=10,x=2。所以生产 1 个甲零件需 2 分钟,生产 1 个乙零件需 5 分钟?(此处原假设法计算有误,方程法正确,生产 1 个甲零件需 2 分钟,生产 1 个乙零件需 5 分钟)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